從今年年初開始,互聯網業暗潮洶涌,國內各大網站紛紛宣布推出開放平臺,其中既有老牌門戶網站如新浪、搜狐等,也有社交網絡新貴如校內、
Myspace等,而三大豪門百度、QQ、阿里正式推出OpenAPI也是呼之欲出的事情。
這一波開放大潮,將給互聯網業帶來極其深遠的影響:
1、 對整個行業而言,這將有助于形成專業協作、優勢互補、資源優化整合的行業生態鏈。
2、 對這些平臺運營商而言,隨著各自的競合連橫,最終一定會有2-3家成為當仁不讓的王者,成為今后人們的虛擬生活平臺,重演當年微軟用Windows統治桌面、成為整個產業基石的輝煌歷史。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重大歷史機遇,值得有潛力的團隊付出數年的艱辛努力。
3、 對第三方服務商而言,這也是一個十年一遇的、將自己的服務嵌入到各大平臺上的大好時機。
下文將對這一波浪潮的參與各方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做一個簡略分析,希望能對從業者有些幫助。
一、對平臺運營商的機會和挑戰
1、 心態和盈利模式:
面對其它平臺商比誰脫得更快更徹底的“比脫”大賽,自己“脫”到何種地步?面對應用開發商近乎“貪得無厭”的開放需求,滿足呢?還是不滿足?
需求、外力一波接一波,自己的定力,定在什么地方?
這種判斷,歸根結底需要將自己的核心定位想清楚:
到底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定位在什么地方?具體到產品線上,開放的底線是什么?如何據此建構一個各環節都能盈利的生態鏈?
2、心態不同,核心定位不同,很可能造成今后幾種平臺商的形態:
1)Facebook型:
基本照搬Windows當年的發展模式:在基礎框架之上,提供大量API,提供一套開發調試工具,提供一堆默認安裝的服務。這些服務絕大部分都是來源于第三方開發商這一源源不斷的創意庫、試錯基地。千千萬萬的服務大浪淘沙,淘出來的金子,被Microsoft發現一個、收購一個;收購不了,直接抄襲,然后默認安裝。對于已有強勢IM、社區基礎的平臺商,如QQ、校內等,做Facebook、做“互聯網時代的Windows”,應該是很自然的選擇,當仁不讓。
2)FriendFeed型:
和第三方開發商的關系非常松散、自由,相互之間的交互通過RSS完成。目前來看,這類平臺的缺點是使用門檻較高,需要想辦法盡快做好大眾化推廣。國外做得較好的有Friendfeed.com、Plaxo.com等。對于以信息聚合、挖掘見長的平臺商,以這種方式介入可能更為省力。
3)共用品牌、外包運營:
對于有品牌、有人氣,但沒有強勢IM或社區支撐的平臺商,更多可能會采用這種外包運營的方式。以前門戶網站為了整合優質服務,也常引入第三方開發、運營某些非核心頻道。
3、國內大佬們的相撲之戰,誰將勝出:
大佬們捉對廝殺,殘酷競爭,最終勝出、通吃天下的,將是極少幾家有整體產品線優勢的服務商。其它服務商或戰略收縮為平臺打工,成為平臺們的SP、CP;或集中優勢兵力經營某一垂直領域,成為該領域的平臺商。
最終的行業形態很可能和這幾年門戶網站的情況一樣:3家左右大型綜合門戶網站,一大群垂直門戶網站。下邊簡單列一下可能的競爭情況:
1)以學生為主體:QQ vs 校內等。校內在開放平臺上已先走一步,不過QQ的客戶端粘著力實在太可怕。對校內的同志們來說,面對如此可怕、如此樹大根深的對手,而自己還沒有建立健全的行業生態,戰斗會很艱苦、很殘酷。
2)以網吧用戶為主體:QQ vs 51等。
3)以白領為主體:百度 vs 新浪、搜狐、海內等。勢均力敵,勝負未知。
4)以商人為主體:阿里 vs 百度、若鄰等。阿里圍繞著商人建構的生態體系協同效應很可怕,百度的網民覆蓋率很可怕。
5)誰來步Amazon、Google的后塵,成為今后國內的云計算中心?
4、對平臺商的挑戰及應對
1)安全
在各開放平臺上,安全專家與黑客們的攻防戰會愈演愈烈。
所以,趁早找些資深網絡安全高手、資深黑客,打造一個安全部門,盡快建立健全的規避應對機制。
2)性能
大規模頻繁交互帶來的壓力會使得系統越來越慢。除了從本行業挖掘人才外,還可從銀行IT部門找找。
3)運營成本
除了快速攀升的硬件成本,對第三方應用的管理成本也會越來越高。如何保證第三方應用的質量?如何處理大量并非平臺原因的投訴?在這方面,大家可能都需要向Windows這個平臺前輩多學習、多借鑒了。
二、對應用提供商的機會和挑戰
1、如何抓住機會在今后的平臺上立足?
做一個好的應用,無非兩點:有趣、有益。滿足其一,一定會有人用;二者兼之,就是一個叫好叫座的優秀作品了。
2、心態如何擺?今后的平臺和應用提供商(Application Provider,以下簡稱AP)之間,會是一場力量極不對等的博弈。AP掐平臺,隔靴搔癢;平臺掐AP,一掐一個準。需要AP們有足夠的智慧,也做好練“嫁衣神功”的心理準備。以前行業里邊多少才華橫溢的團隊,做到一定程度,最后都死在微軟的默認綁定策略上。
可參照如下案例:
首先來看看當年互聯網巨星、市場寵兒Netscape的起伏命運:再看看Sun、Real的血淚史:
連綿不絕的微軟壟斷案:當然,也有一直與微軟PK多年、最終保持一個微妙平衡狀態、活得氣息悠長的公司。
3、需要大家一起呼吁的事情
毫無疑問,中國最終會發展出大大小小數家平臺商。開發者們如何利用這一局勢,與平臺商們形成一種較為健康良性的利益分享機制?另外,各平臺規范的兼容性、變化莫測的平臺升級是不是會把開發者們折騰得死去活來?就如同以前PC平臺上、手機平臺上的開發一樣?
這都需要應用提供商們一起呼吁各平臺商從一開始就遵循一定的通行規則。
三、對第三方服務商的機會和挑戰
1、托管平臺:類似Amazon S3 & EC2服務、Google云計算服務、Joyent.com等。國內呢?這個地方有缺口。2、廣告聯盟:類似Google Adsense。國內誰能承擔這個責任?百度聯盟?阿里媽媽?還是分眾?還是各平臺自建的廣告聯盟?
3、小額支付平臺:支付寶?財付通?網銀?快錢?云網?還是各平臺自建的虛擬幣體系?
四、對廣告商、新媒體的機會
這是一波“以人為本”、以單個用戶為核心的信息重組、應用重組的大潮。在這個進程中,
1、廣告終于可以直接針對個人、廣告主終于可以直接和單個受眾對接上了。廣告的形態、傳播方式、效果評估方式都會有革命性的變化。
2、Blogger們、新媒體們、想轉型的傳統媒體們,抓住機會,盡快在這幾年內卡好位,伴隨著這波內容開放、重組、傳播的大潮,將自己的品牌傳遞給更多人。
五、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這是一個不斷走向開放、自由、互聯、協作的時代。
互聯網在其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偉大作用。
互聯網的從業者們,讓我們一起來更快地推動這個進程吧。
讓我們一起將互聯網的魔力傳遞給更多的普通人!